竟然是同一个知识体系,只是方法论不同而已。
有人说这怎么可能?
一切皆有可能,不信我们从头开始:
首先是虚无,一无所有,一切都没有意义。这是无极。
突然出现了基态真空,即虚空。虚空仍然是一无所有,但却有了意义,它蕴含着诞生有的可能。这是太易,即阴阳未变,恢漠太虚,无光无象,无形无名。寂兮寥兮,是曰太易。
基态真**然分裂为激发态量子真空和负真空,量子真空之中蕴含着无穷无尽的真空零点能,负真空之中蕴含着负真空能,两者之和为零。
这是太初,炁之始而未见形也。此炁即为元始先天太乙祖炁,或称先天一炁,是一切万物的源流,是真空零点能。
真空在真空零点能的激发下发生量子涨落,无中生有,同时产生一对虚粒子,一正一反。在极短时间内,粒子对碰撞湮灭,湮灭释放出的能量还归于真空,以遵守能量守恒定律。但是由于电荷—宇称不守恒,会有粒子对不能同时完成湮灭,即CP破坏,导致反物质湮灭更快,留下没有完全湮灭的正粒子。这是一个没有质量的粒子。
此即为太始,自一而生形,虽有形而未有质。
在这种情况下,正粒子即为暴胀子,暴胀子在真空能的激发下迅速暴胀成暴胀场,即希格斯场,希格斯场赋予粒子质量。
这是太素,形而有质,而未成体,是曰太素。
暴胀场指数级膨胀,在远远不到1微秒的时间内暴胀了1.6乘10的60次方倍,即从一个没有质量的粒子暴胀到一个鸡蛋大小。
这是太极,炁形质混元一体,阴阳不分,而为混沌。混沌如鸡子,盘古生其中。
无极生太极,历经太易、太初、太始、太素、太极五个阶段,是谓先天五太。
此后宇宙内十维空间分裂,形成三维空间,其他高维蜷缩至量子领域。庞大的真空零点能转换为正反物质粒子对,粒子对随生随灭。大统一力分解为四大基本力。
这是太极生两仪,两仪生四象。
鸡蛋大小的宇宙从激发态真空跌落到能级为0的基态真空之中,其势能转化为宇宙大爆炸的动能,在反斥引力的作用下,宇宙在没有零点能的基态真空之中继续疯狂膨胀,于是大爆炸开始。
这是混沌开辟。
在四大基本力的作用下,各基本粒子逐渐出现,即夸克、光子、电子、渺子、陶子、胶子、中微子、玻色子等。
这是四象生八卦。
由于电荷—宇称不守恒,对称性破缺即CP破坏导致正反物质湮灭不彻底,没被完全湮灭的正物质构成了宇宙物质基础。
暴胀之初发生的量子涨落在大爆炸时被放大到宇宙宏观尺度,成为天体结构的雏形。
同时随着宇宙不断膨胀,温度逐渐降低,基本粒子逐步形成原子、分子,进而凝聚成星云,星云再形成各种天体。
这是八卦生万物。
至此宇宙形成。
第36章 宇宙形成(2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